找到相关内容4345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加强佛教自身建设 共同构建和谐社会——参加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扩大会议的三大语系佛教代表访谈录

    中,共同修正自己,约束自己,并依道德伦理来规范各自的行为,不做恶事,广行善事,这样社会肯定是和谐的、民主的,这就是真正的“戒和同修”;如果大家都以“庄严国土,利乐有情”的宗旨来统一思想,统一认识,见...

    桑吉扎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3171409.html
  • 演慈法师:弥勒信仰概述(1)

    绝不燃烛。远近僧人,皆来座下受学。   玄朗法师终于天宝十三年,时年八十二岁。   ⊙义净大师   义净大师,俗姓张,字文明,齐州历城人,生于唐贞观九年。义净法师的父母亲笃信佛,平常躬耕之余,也广行善事...

    演慈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5171697.html
  • 僧史所载中国沙门坚守淫戒的一些实例

    8.若比丘淫乱变心,于女人  叹身,言﹕大妹,我修梵行│前赞自供养己身,语﹕姊妹  ,持戒精进修善法,可持淫│,如我等比丘持戒,断淫欲  欲法供养我,如是供养第一│行善法。姊妹淫欲法供养,  最。...

    曹仕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5871703.html
  • 西夏的宗教法

    倡导慈悲行善的社会风尚。还有不少重要佛事活动也以皇帝、皇太后的名义实施。目前所能见到的西夏皇帝、皇太后御制的或大臣奉敕撰写的碑铭、发愿文、佛经序等有很多。西夏有众多的皇帝、皇太后所作佛经序和发愿文。  ...

    邵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11371740.html
  • 包容,和谐,快乐

    观世音不同,作为佛,也与释迦牟尼有异。他不是舍身苦行,也不作种种呵斥,而是但行“善权方便安乐之行”:劝人归依佛教,行善持戒;劝人相信,依弥勒“本愿”建立的理想国土经过众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到来。但是,这个...

    潘建国

    |包容,和谐,快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550174011.html
  • 玄妙镜(2)

    争银殃早伏。行善修德福无量。 吃点亏时无大害。学些呆处有何妨。荣华总是虚花事。富贵犹如梦一场。 老病死亡谁可代。忧愁苦恼自承当。人虽奸巧誇伶俐。天自高头做主张。 曲径斜行真地狱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074745.html
  • 《心经》的人生智慧

    多端,生活却过得逍遥自在;有人行善积德,日子过得穷困潦倒。因而唯物论者倡导一生论,不相信因果报应;而各种宗教都谈因果报应。因果果有报应乎? 人为什么活著?生存的意义是什么?在我讲座中,这也是经常有人...行为虽然发生过了,并不意味著影响就此消失。比如我们干一件好事,捐款二十万给希望工程,在客观上来说,有社会效益;从自身而言,心灵上得到一种快慰,并且会牢记在心上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我们在行善或行恶时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3375739.html
  • 人生的思考

    个人越能保持平静安宁的心情,他的成功,他的影响,他行善的力量就越伟大。甚至一位普普通通的商人,只要不断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,对生意场上的事情处之泰然,他就能够发现他的生意日益红火,这就是因为人们总是乐意与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2275772.html
  • 【佛说大乘金刚经论】浅释--净慧法师

    所有事情,不造业,行善积德,做福田,积功德,这才叫行。只有这样的人,能证一果罗汉,依二句义再往前修证二果罗汉,依三句义再往前修证三果罗汉,依四句义修行直至四果罗汉。此四句偈菩萨有菩萨的修持,大开诸佛道门...就去行善,善和恶如影随形,邪正道殊,你是行善的,就得正道报,行恶的就得恶道报。说人和人怎么不一样,一口气上不来,那就是十法界,苦乐各异。]【外道六师论第十八】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。云何是外道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3476376.html
  • 药师经析疑——弘一大师

    ,现闻佛名,即能舍恶行善不堕恶趣。若业重根钝者,要先堕恶趣深生厌离,更闻佛名,方生人趣。 (文)——案:此文本唐疏。 【问】:此获益文,如何翻上而分配耶? 【答】:秋篠...

    弘一大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0576407.html